英文课程名称:Principles and Systems ofWireless Communications 课程编号:100615
授课语言:中文 学分:2
总学时:34 实验学时:4
大纲执笔人:徐娟 大纲审核人:黄新林
课程定位和基本要求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课程面向专业:通信工程
实验基本要求: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移动无线电传播模型的理解、以及信道编码、均衡对频带系统的影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结合授课的理论内容,通过实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实验完毕,学生应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基本内容:
根据目前的实验学时数,建议开设以下2实验。具体如下:
模拟大尺度路径损耗信道场景,记录不同参数时的误码率,分析测试点的波形,绘制路径损耗对数与距离的分布图,计路径损耗指数n;模拟小尺度多径衰落信道场景,设置每条径时延和幅度,观察时域波形, 调节基带数据的速率,观察发送信号参数对衰落类型的影响。
设置信道纠错编码方案以及均衡器方案,测试系统误码率;改变信道模拟中的各种干扰的参数,观察信道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影响;改变信道纠错编译码方式和加错位数,测试系统的误码率。
二、“立德树人”教育内涵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在无线通信原理课中采用多源学习渠道,多元教学方式等多种方式进行本课程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无线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技术以及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让学生真正成长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有国际视野、可以担当科技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学时分配
总学时 | 理论课学时 | 实验学时 | 习题学时 | 现场实践学时 | 上机学时 | 考核学时 |
34 | 30 | 4 | 0 | 0 | 0 | 0 |
四、实验项目和主要仪器设备与器材配置
序号 | 实验项目 | 实验类别 | 每 组 人 数 | 实验学时 | 主要仪器设备 | 设备复套数 | 主要消耗材料 | 所在实验室 | ||||
演示 | 验证 | 综合 | 设计 | 其他 | ||||||||
1 | 多径衰落信道对频带系统影响 | √ | 2 | 2 | 无线通信综合试验箱 | 15 | 信息与通信实验室 | |||||
2 | 信道编码与均衡对频带系统影响 | √ | 2 | 2 | 无线通信综合试验箱 | 15 | 信息与通信实验室 |
五、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的要求、考核方式
实验前必须熟悉相关实验的理论知识,并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过程、框图;实验前要检查书面准备情况。
实验报告要根据设计的实验过程、完成程序的编写、调试、分析其功能。
实验报告由实验指导教师批改,并记入平常学习成绩。
六、教材、实验指导书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版次 | ISBN | 教材性质 |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 T S. Rappaport著 周文安等译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第2版 | 97871213336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