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12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0-11-02        浏览次数:306

英文课程名称:Computer Composition Principle     课程编号:100612    授课语言:中文  学分:3学分

总学时:51     实验学时:12

大纲执笔人:朱赛             大纲审核人:薛小平


  1. 课程定位和基本要求

1课程性质: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组织与结构、工作原理,建立起计算机的总体概念,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硬件系统分析、设计及综合开发与应用能力。并通过实验环节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具备运用计算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2课程面向专业:通信工程

3实验基本要求: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考核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验证和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完成实验相关思考题的能力。

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TD-PIT++实验系统和PC机完成6个基本实验。

通过TD-PIT++实验系统、PC机开发工具,以基础知识为主兼顾新的知识点,循序渐进,学会通过调试程序,实现其功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分析、设计和综合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兴趣,推进课内外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

4实验基本内容:

  1. 显示程序实验:了解计算机中数据表示,将指定数据区的数据以十六进制数据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并通过DOS功能调用完成结果显示。

  2. 数码转换程序实验:了解数据表示和运算方法,掌握不同进制数及编码相互转换的程序设计方法。

  3. 循环结构设计实验:掌握循环结构的设计方法和特点。

  4. 子程序结构设计实验:掌握子程序的定义、调用和设计方法。

  5. 中断控制器应用实验:学习矢量中断,掌握中断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6. 并行控制器应用实验:掌握并行控制器的工作方式及应用。


二、“立德树人”教育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信业是构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提供通信网络服务。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业从传统的电信服务,向物联网发展。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分析、设计和综合能力,推进课内外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为通信业服务。


三、学时分配

总学时

理论课学时

实验学时

习题学时

现场实践学时

上机学时

考核学时

51

39

12

0

0

0

0


四、实验项目和主要仪器设备与器材配置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类别

实验学时

主要仪器设备

设备复套数

主要消耗材料

所在实验室

演示

验证

综合

设计

其他

1

显示程序实验




3

2

TD-PIT++实验系统、PC

1



2

数码转换程序实验





3

2

TD-PIT++实验系统、PC

1



3

循环结构设计实验





3

2

TD-PIT++实验系统、PC

1



4

子程序结构设计实验





3

2

TD-PIT++实验系统、PC

1



5

中断控制器应用实验





3

2

TD-PIT++实验系统、PC

1



6

并行控制器应用实验





3

2

TD-PIT++实验系统、PC

1




五、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的要求、考核方式

主要考核学生课堂所知识,验证计算机的数据表示、程序结构和应用能力。

实验课程考核采取考勤、实验完成情况,占总评成绩15%。主要考核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验证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完成实验相关思考题的能力。


六、教材、实验指导书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版次

ISBN

教材性质

计算机组成原理

谢树煜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978-7-302-20723-8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翟志清




自编实验指导书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