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课程名称:Electrotechnology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编号:100453
授课语言: 中文 学分: 2
总学时:34 实验学时: 4
大纲执笔人:易延 大纲审核人:方春华/赵亚辉
课程定位和基本要求
1.课程定位:
《电工学(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少学时(34学时)课程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相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2.课程性质:
大类基础课
3.课程面向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
4.实验基本要求:
分析模拟电子及数字电子电路的工作情况;
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基本检测技术;
初步学会查阅有关专业手册,认识常用电阻、电容、LED、三极管、集成电路等电子器件,了解电子元器件使用的基本知识;
进行基本的电子电路分析及设计。
5.实验基本内容:
常用电子仪器稳压电源、毫伏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的使用方法与电路测试;
认识电子器件LED、三极管、集成电路等常用电子器件,了解电子元器件使用的基本知识认识与应用;
单管交流放大电路的原理测试分析;
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
逻辑门电路分析测试;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设计;
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应用;
计数器的应用
二、“立德树人”教育内涵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合理使用技术服务人类社会和国家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务实地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条理清晰,符合工程规范的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学时分配
总学时 | 理论课学时 | 实验学时 | 习题学时 | 现场实践学时 | 上机学时 | 考核学时 |
34 | 28 | 4 | 2 | 0 | 0 | 0 |
四、实验项目和主要仪器设备与器材配置
序号 | 实验项目 | 实验类别 | 每 组 人 数 | 实验学时 | 主要仪器设备 | 设备复套数 | 主要消耗材料 | 所在实验室 | ||
验证 | 综合 | 设计 | ||||||||
1 | 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 √ | 2 | 2 |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自制实验电路板、数字万用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 | 30 | 无 | 电子 | ||
2 |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 √ | 2 | 2 |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自制实验电路板、数字万用表 | 30 | 无 | 电子 | ||
3 | 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 | √ | 2 | 2 |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箱、各集成芯片、数字万用表 | 30 | 无 | 电子 | ||
4 | 计数器 | √ | 2 | 2 |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箱、各集成芯片、数字万用表 | 30 | 无 | 电子 |
(在以上4个实验内容中选取2个做实验)
五、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的要求、考核方式
实验报告是实验环节的重要书面报告(以下*号部分重点考核),其内容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仪器设备;4)实验内容*(包括实验预习题) 5)实验结果分析和问题讨论。
课程采用考勤、过程考核和实验报告三部分构成,其中考勤占10%,过程考核分为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两部分,分别占20%和40%,最终实验报告分析占30%。
六、教材、实验指导书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版次 | ISBN | 教材性质 |
电工学实验基础 | 黄允千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第2版 | 9787560851327 | |
电工学(电子技术) | 秦曾煌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7版 | 9787040264500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
电工学 | 吉培荣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第1版 | 9787512333710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