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76 《电子信息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0-11-02        浏览次数:172

英文课程名称:Integrated Experiment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课程编号:100276

授课语言:中文      

学分:1

总学时:17

实验学时:17

大纲执笔人:曾歆                    

大纲审核人:


  1. 课程定位和基本要求

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面向专业:电子信息

实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字系统设计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字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EDA工具的使用,能够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数字系统的设计、仿真和逻辑综合,并用PLD器件实现。

实验基本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为熟悉XILINX ISE 14.6开发工具的使用,在初步掌握原理图和硬件描述语言VHDL的基础上进行数字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在EDA工具的支持下,对VHDL程序进行仿真和逻辑综合。完成一个综合性设计课题,通过PLD实现所设计的电路,并在实验装置上演示。要求通过交互式的教学、上机实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较好的自我认识能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好的奉献精神。

教学手段主要为课内实验,分为实验介绍、工程设计、编程验证和文档撰写环节,其中工程设计和编程验证为主要部分,培养学生硬件实现能力和规范文档撰写。


二、“立德树人”教育内涵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启动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工程,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项目,推动产业能力实现快速跃升。加快先进制造工艺、存储器、特色工艺等生产线建设,提升安全可靠CPU、数模/模数转换芯片、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等关键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应用水平,推动封装测试、关键装备和材料等产业快速发展。支持提高代工企业及第三方IP核企业的服务水平,支持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协同创新,推动重点环节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半导体显示产业链协同创新。

本课程作为电子信息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为培养硬件设计和芯片制造专业人才服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硬件描述语言使用方法,掌握硬件设计工程的过程,对推动芯片和硬件制造具有重要作用。


三、学时分配

总学时

理论课学时

实验学时

习题学时

现场实践学时

上机学时

考核学时

17

0

17

0

0

0

0


四、实验项目和主要仪器设备与器材配置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类别

实验学时

主要仪器设备

设备复套数

主要消耗材料

所在实验室

演示

验证

综合

设计

其他

1

电子信息专业综合实验




1

17

计算机、ISE 14.6设计工具、FPGA教学板

30











































五、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的要求、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取考勤、课程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勤过程占10%,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率,结合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每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过程考核140%,主要考核学生的硬件描述语言掌握水平、验证测试、逻辑综合能力;过程考核2针对实验完成情况,占50%,主要考核工程实践能力、分析综合测试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完成实验相关延伸功能的能力。

针对重读重修,考核方式主要为重新参加实验课程。

考核形式(考勤/过程考核/考试等)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平时成绩)

考核内容

比重(%

考勤

平时成绩

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率,结合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每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0%

过程考核1

平时成绩

主要考核学生的硬件描述语言掌握水平、验证测试、逻辑综合能力

40%

过程考核2

平时成绩

主要考核工程实践能力、分析综合测试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完成实验相关延伸功能的能力

50%



教材、实验指导书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版次

ISBN

教材性质

电子信息专业综合实验指导手册

陈耀

-

-

-

自编实验指导书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